伴随高考考试的日益临近,高中三年级考生的心理素质也面临着很大的考验。记者近日采访获悉,不少同学在高考考试复习中常常出现以下一些问题:
-过度紧张
适度的紧张有益于进入好的状况,但过度的紧张总是会致使注意力不集中、烦躁抑郁、精神恍惚等不好的症状。
-过度疲劳
伴随高考考试的临近,很多考生都感觉时间不够用,于是通宵达旦地学习,事实上这种做法得不偿失。
-过度松懈
有些考生觉得自己成绩不好,再如何学也不可以了,于是就破罐子破摔,大玩特玩,这也是极其错误的。
对于同学们出现的这类心理上的问题,该怎么办呢?河北师范大学心理系的阎晓军老师说,要解决高考考试复习中出现的种种心理疾病,不只需要同学们解决认识上的问题,而且需要考生合理复习,自我调节。
第一,同学们要正确认识高考考试。
高考考试是选拔人才的一个要紧渠道,但不是惟一渠道。每一个人都有我们的优势能力,即使高考考试失败,在以后广阔的社会也都能找到我们的天地,天生我才必有用!
第二,要有相当的自信。
自信是成功的首要条件,考生应掌握自我暗示,对自己说:“我非常强!”当然,自信应是打造在实力基础上的,所以认真备考仍非常重要。有了自信,也就有了应考的好心理状况。
除此之外,考生应在考试前拟定适当的复习计划和内容。
将课本和以前的错题都浏览一遍,查漏补缺,有针对性地巩固复习,复习计划应与平时作息时间相适应,不适合盲目高负荷地复习。
最后,当考生发现自己情绪不对时,要自我调节。
做做深呼吸,进行自我暗示,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。另外,找朋友聊天、倾诉,参加文体活动,将不好的情绪宣泄出来,也能有非常不错的成效。